不久前,记者在西安出差,顺道实地走访了闻名已久的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 骊山脚下,兵马俑旁,坐落着陕鼓最为主要的生产基地。厂区绿树成荫、芳草萋萋,车间内现代化生产线运转繁忙。整个基地给人的感觉,既有盎然的生机,又有井然的秩序。上下班高峰期,厂区所有车辆一律不许通行;除此之外的时间段,车行车道,人走人道,走“斑马线”是进入陕鼓的一项必修课。 转型铸就十年辉煌
据了解,陕鼓始建于1968年,当时从老工业基地东北内迁到西安临潼,只是“一五”、“二五”、“三线”大量中央投资项目布局中的一枚普通棋子。40余年后的今天,陕鼓已经一跃成为中国风机、风扇制造行业排头兵企业,跻身于中国机械工业百强行列。而其质的飞跃,也就发生在最近十余年的时间。
2001年,印建安就认陕鼓集团董事长后,提出了“两个转变”发展战略,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同时,创新商业运行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得陕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所谓的“两个转变”,是指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能量转换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资本运作转变。
据有关数据统计,陕鼓的主要经济指标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4.09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62.50亿元,营业收入由2001年的3.7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3.2亿元,利税总额由2001年的4965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1.9亿。2011年的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分别是2001年的15.2倍、14倍、23.9倍。2011年陕鼓订货量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4.14亿元;企业品牌价值达185.77亿元。
做强核心主业
在营业收入增长十几倍的10年里,陕鼓逐步放弃了一般性业务。特别是陕鼓集团的控股子公司陕鼓动力2005年就撤销了设备处,机床维修检修全部对外招标来进行,直接的成本就降低了几百万,而且机床维修和过去相比更专业、更及时。同时,铸造环节也改为外部协作生产,常规标准件全部外购完成......。与此同时,核心主业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核心技术使企业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AV100-22焊接机壳轴流压缩机的试车成功,标志着国内大型轴流压缩机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型TRT 开发了焊接机壳、轴向排气、径向进气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国内外高炉机组的投运;研究成功高炉鼓风与能量回收透平同轴机组(BPRT)的技术,实现了大型BPRT机组的开发;在国际上首创开发了烧结余热与高炉顶压能量回收联合发电技术以及烧结余热与烧结主抽风机同轴技术;实现大型空分压缩机的国产化,提升了企业的离心压缩机竞争力......。2007年4月,陕鼓动力在与日本、德国等几家公司竞争韩国某钢铁公司5250m3高炉配套TRT项目中,凭借先进的“提高高炉冶炼强度的顶压能量回收系统(简称3H-TRT系统)”技术优势,一举中标。韩国公司将此技术指标做为重要技术参数列入标书,成为该项目的技术引领者。
画好“同心圆”
“不是看你家里有什么,而要看你能组合什么资源”。从“民工”到“包工头”,从“卖奶牛”到“卖牛奶”,这是陕鼓人津津乐道的两句话。
陕鼓在逐步放弃一般性业务之后,将节省下来的企业资源,配置到自己最擅长、更能产生效益的地方。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和服务,已经成为陕鼓的主要商业模式。而且,他们早已从这种模式当中尝到了甜头。通过EPC方式,将某用户2000多万的产品单子做成了1.4亿的项目合同单子。就是通过这种对比,坚定了陕鼓的决心,打破行业边界,以核心业务进行同心圆放大,加快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