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一项强制性政策的实施。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 , 从这一天开始 , 除农用机械之外 , 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 ( 简称 “ 国三标准 ”) 。
按照业内的说法 , 上述政策实施后 , 除农用机械外 , 所有工程机械生产制造和销售企业 , 一律不得销售达不到 “ 国三标准 ” 的设备。这一强制性环保要求 , 对于工程机械行业而言 , 意味着更高的污染排放控制标准和更高的生产成本 , 也意味着一批达不到这个要求的生产企业将被强制性退出市场。
与其他行业抵制高环保标准不同 , 工程机械行业觉得 , 这个政策来的有点晚了 , 甚至应该出台更为严苛的淘汰标准。
今年两会期间 , 玉柴集团董事长晏平提出 , 要对工程机械进行强制上牌和有针对性地强制报废。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从 2013 年开始 , 便数次向有关部门呼吁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 以便对体量巨大的老旧落后设备进行及时淘汰 , 为实现行业整体升级扫清障碍。
主动要求加大淘汰力度背后 , 除了出于对环保的考量 , 更大的原因是 :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低使用率。
举凡工程 , 则需机械。作为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 , 工程机械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它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诸多品种。建筑、水利、电力、道路、矿山、港口和国防等各类工程领域 , 无不倚赖种类繁多的工程机械设备。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 , 截止到 2015 年年底 , 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设备保有高达 700 万台 , 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2015 年全行业市场销量同比上一年下滑超过 40%, 其中 , 装载机、推土机等细分类别甚至下滑了 50% 以上 , 这是自 2012 年以来连续第四年的下滑 , 并且是最为严重的一次。 2015 年 , 全行业包括挖掘机、装载机等在内的 11 类工程机械产品总销量约为 49.2 万台 , 相较历史最高峰的 2011 年下滑超过 70% 。
与之对应的是一组与工程机械需求休戚相关的数据。 2015 年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回落 3.1 个百分点 ; 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比上年回落 4.3 个百分点 ;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上年回落 7.1 个百分点。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 高达 700 万台的在用设备 , 这不仅在中国 , 在全球任一区域市场 , 都是前所未有的数字。一方面 , 眼下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率不足 , 另一方面 , 工程设备保有量在几年的时间中却不断积累 , 由此造成销量持续地下滑。需求空间的不断收缩 , 这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目前的最惨痛之处。
作为几乎全部依赖于投资拉动的领域 , 工程机械行业展示了中国经济逐步告别投资驱动转换场景下的行业阵痛。这阵痛 , 看起来不如钢铁和煤炭那般明显 , 却不容小觑。
亮起的红灯
2015 年 11 月 , 河北省石家庄某挖掘机代理商在一个销售月中出现了令人称奇的 “ 倒灌 ” 现象 : 辛辛苦苦卖了一个月之后 , 手头的挖掘机数量却不降反升。
为何会不降反升 ? 原来 , 该代理商一个月内虽然卖出了 15 台新机 , 但此前卖出的挖掘机却因用户后续还款困难而被不断地 “ 拖回 ”, 最终在这一个月内先后拉回了 20 台已经售出的设备。
工程机械由于单台价值较高 , 用户通常采用首付的方式获得设备。河北是中国钢铁生产第一大省 , 也是铁矿资源大省 ,2015 年对于矿山设备用户是艰难的一年 , 设备开工率不足 , 使得包括挖掘机、装载机在内的工程机械大部分时间处于赋闲状态 , 一些用户在设备的后续还款上发生了困难。
不仅河北如此。家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个体用户刘某 , 于 2015 年 10 月以 20 万元的首付买回一台挖掘机 , 半年时间之内 , 由于工程量不足 , 他所赚寥寥。每个月 2 万多元的分期付款、司机的工资支出、以及工程的回款难 , 都让他头疼不已。刘某告诉经济观察报 , 分期付款的机器装有卫星定位系统 , 超过三个月没有还款 , 设备将会被遥控关停 , 厂商上门催款无效之后 , 会将设备没收。如今 , 疲于资金周转的刘某已作好设备被拖走的准备 , 半年折合下来赔了大概 20 万元。
刘某这样的情况 , 几乎在每一家工程机械代理商那里都会上演。石家庄的代理商告诉笔者 , 如今 , 因为不能按时还款而被拖回设备的事情 , 在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司空见惯。
拖回设备的代理商们同样苦不堪言。最近两三年 , 追缴货款俨然成为代理商工作的重中之重 , 但针对债务逾期、失踪客户的 “ 寻车、拖车 ” 工作颇为棘手 , 往往一不小心会弄巧成拙 , 摊上官司 , 赔了夫人又折兵。
广西南宁某土方设备代理商为笔者算了一笔账 : 一台中型挖掘机 , 如果因为用户还不上货款最终被拖回以二手车处理 , 代理商的损失在 20-30 万元左右 , 对于用户来说 , 前期已经付出的车款付之东流 , 手头的工程无法继续 , 经济损失自是更加惨重。
大量的拖车 , 使得在 2016 年第一季度 , 很多代理商依然在销售两三年前拖回的设备 , 由此形成巨大的旧机市场。大量的旧机流转 , 反过来又影响新机的销售。
目前 , 中小型挖掘机的首付比例普遍在 20% 左右 , 为拉动销售 , 代理商往往采取垫付 , 这其中既包括为用户的首付垫付一定比例 , 也包括用户后续还款困难时的垫付。市场不好时 , 不仅销量惨淡 , 大量的前期垫付使得现金流告急 , 代理商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苦苦支撑 , 这群在四五年前市场红火时曾备尝甜头的人如今深感被 “ 套牢 ” 。
过剩之殇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的统计 ,2005 年底 , 全行业挖掘机的 10 年保有量 (10 年之内销售并且在用的设备数量 ) 为 23 万台 , 然而截止到 2015 年底 , 全行业挖掘机的 10 年保有量达到了 131.7 万台。 10 年的时间当中 , 保有量增长了接近 5 倍。
而英国工程机械咨询有限公司 (Off-Highway Research) 在 2015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 , 中国挖掘机产能在 53.8 万台 ( 非实际产出量 ) 左右 , 而 2015 年 , 中国挖掘机的市场销量只有 5.9 万台 ,53.8 万台的产能不仅远超本土市场的需求 , 也大大超过了全球市场的需求。工程机械去产能的压力由此达到空前严重的程度。
挖掘机是工程建设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 , 也是反映一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从 2002 年到 2012 年 , 以挖掘机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曾经一路高歌 , 尤其是进入 2008 年之后 ,4 万亿投掷之下 , 市场随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 全行业的产能和销量实现双赢 , 两三年的时间内 , 几乎所有的细分产品都伴随着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狂飙猛进 , 工程机械企业集体陷入增长的狂欢。
以行业内三家排头兵企业为例 , 从 2008 年到 2010 年 , 两年时间 , 徐工、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的营收从 220 亿元、 135 亿元和 160 亿元升至 344 亿元、 332 亿元和 331 亿元。
从 2012 年开始 , 局面开始出现反转 , 行业陡然进入下滑通道 , 到 2015 年跌入了谷底。对于中国工程机械来说 , 这是惨痛无比的一年。当年全行业包括挖掘机、装载机等在内的 11 类工程机械产品总销量约为 49.2 万台 , 市场销量相较历史最高峰的 2011 年下滑达七成。
同时 , 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房地产投资增速 , 这三个与工程机械行业密切相关的指标全部回落。在行业人士看来 , 工程机械销量的连年衰减 , 不仅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 , 还牵涉到另一个关键因素 —— 巨大的市场保有量。目前 ,18 大类产品共 700 万台的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 , 已经使得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趋近于饱和。
此外 , 为追求更大的销量和更高的规模效益 , 企业展开了愈加激进的信用销售策略 , 由此造成整个需求端的严重透支 , 企业的经营也因为资金回流问题而愈加艰难。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说 ,“ 中国进行了长达四五年的激进销售 , 打破了工程机械市场生态的平衡。反观国外成熟市场 , 尽管工程机械也会采用信用销售模式 , 但他们拥有完善的信用控制体系和更加规范的法律处理程序。中国的商业环境有所不同 , 在这种情况下 , 激进的信用销售 , 过度利用金融杠杆必然让整个行业付出惨痛的代价。 ”
巨大的市场存量、不断降低的使用率以及频繁出现的款项拖欠甚至违约事件 , 让这个曾经繁荣一时的行业 , 开始考虑通过政府的力量 , 给工程机械行业去产能、出库存。
但他们却发现 , 困难重重。目前围绕老旧设备的报废问题 , 还缺乏政策层面的保障和支持。
早在 2014 年 10 月 , 工信部发布《关于做好 “ 十三五 ” 期间重点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计划制订工作的通知》 , 要求加快环保、能耗等不达标的落后产能的退出 , 推进结构调整 , 这一目标计划涉及到了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水泥、造纸等 14 个重点行业 , 已经面临巨大设备保有量压力的工程机械行业却并不在列。
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副会长苏子孟说 , 推行退出制度在现实层面面临着重重阻力。首先 , 不同于消费品 , 工程机械产品是生产资料 , 能够给用户带来经济收益 , 即便实行强制报废 , 政策方面也很难给予补贴支持。但对设备的拥有者 , 无偿报废显然又很难接受。其次 , 有相当一部分工程机械产品流向了矿山或其他偏远地区 , 执法力量难以覆盖。再者 , 对产品的定性也成问题。
另类去产能
虽然存在诸多困难 , 但行业关于淘汰现有设备存量的呼声却不断高涨。玉柴集团董事长晏平在今年两会上呼吁 ,“ 工程机械必须强制上牌和报废。 ” 过去两年 , 作为人大代表的晏平一直密切关注国企改革的话题 , 今年则将目光投向了工程机械行业的监管问题。
晏平表示 , 国家对工程机械的管理 , 要逐步向管理机动车的方向靠拢。和工程机械缺乏管制不同 , 早在 1997 年 , 我国就颁布了《汽车报废标准》 , 对机动车报废年限就有了明确的规定 , 然而工程机械行业的报废却迟迟没有标准。晏平认为 , 不仅节能减排任务迫在眉睫 , 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程机械行业技术进步 , 也是实行强制上牌和报废制度的要义所在。
据了解 , 目前 ,700 万台市场在用工程机械设备中 , 处于国零排放标准的设备接近 200 万台 , 处于国一排放标准的设备接近 40 万台。 240 多万台落后、老旧设备腾出的市场空间 , 对于这个产业亟待解决的去库存难题和技术升级需求而言 , 意义重大。
晏平认为 , 实行强制上牌和报废制度 , 企业在更新生产设备时 , 就可放心淘汰落后产能。这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 , 从生产源头加速了企业的技术升级 , 整个行业发展生态都可以因之受益。
过去两年 ,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也一直向工信部、发改委建言 , 希望在用设备的管理机制能够尽快建立。在工程机械协会看来 , 撇开产能过剩不说 , 仅从空气治理这个角度讲 , 淘汰也势在必行。
祁俊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 一台 20 吨级的挖掘机运行一小时大约消耗 20 升柴油 , 工作一天大致相当于 30 台私家轿车的排放量 , 北京市 10 万台的在用设备则大致相当于 300 万台私家车的排放。而全国 700 万台的工程机械总量 , 带来了相当于 2.1 亿台私家车的排放。
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雷晓卫向经济观察报介绍 , 尽管与汽油发动机相比 , 柴油发动机的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少一些 , 但柴油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碳颗粒 , 即我们通常看到的 “ 黑烟 ”, 它是构成 PM2.5 的污染源之一。此外 , 老旧设备的液压系统容易出现渗漏油的现象 , 也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环保部将于 2016 年 4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 “ 国三标准 ”, 为缓解工程机械行业产能压力提供了政策支撑。不过 , 从政策本身看 , 这只是对生产销售环节新增产能的一种控制。而对于巨大的市场存量 , 尚未有具体化解的办法。
据了解 , 随着环保部即将对工程机械国三实施的强制排放标准 , 一场针对 700 万台在用工程机械设备的清查计划正在拉开大幕。这是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为 240 万排放超标的老旧工程机械设备退出市场迈出的第一步。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介绍 , 从 2016 年 3 月中旬开始 , 北京针对全市 10 多万台工程机械在用设备 , 开始了一次彻底清查。 7 个月之后 , 北京 10 万台设备将完成最终的 “ 身份确认 ”, 相应的处理办法可能随之出台。
祁俊说 , 这或许会是一个良好的开始。通过清查进行设备 “ 身份确认 ”, 然后待档案建立之后 , 北京市环保部门将再行研究下一步的老旧设备报废措施。未来 , 该一行动可能会逐步向河北、天津、内蒙、山东、山西等周边省份直至全国拓展 , 为全国性的老旧工程机械设备退出市场做准备。